2023年6月18日,广西南宁一奔驰车在操场倒车险些撞倒学生,还好学生被保安及时拉住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对此,网友纷纷质疑,为何学校会允许汽车在学生活动的操场行驶?校园该不该让机动车通行,确实有必要从校园管理、学生安全保障等角度重新加以审视。
校园安全是社会各界关注的大事,盖因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需要给予更周密的保护和关怀。
(资料图片)
一提到校园安全,可能不少人下意识就想到:近年来,有人因为报复社会等畸形心态,冲入校园砍杀无辜学生,酿成社会悲剧。此类恶性事件发生后,全国随即加大了校园安全管理力度。比如,各地学校普遍设立校园防暴应急机制,包括学校成立校园安全管理委会,校长兼任负责人;配备了为数众多的相应安保人员与设备,进行安全巡防;要求人员出入一律登记,上学期间校门关闭禁止出入,部分学校要求放学时孩子需家长一对一接送。
可以看出,各地对校园内外防暴应急的安全管理都有相当高的标准和要求。这是因为此类恶性事件社会影响面广,往往会对公众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期待政府和学校能拿出更高标准的安全防范投入,地方政府和学校承受的各方压力大,不惜各种安全资源投入,最大限度保障“百分百安全”,也就成为其选择。
但需要指出的是,社会管理有时会呈现直觉、经验与现实、数据的脱节。在校园安全事故的常态化管理中,各类事故占比,以及对学生所造成的伤害性,都需要更精密的数据分析加以支撑。
工人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交通事故成为中国未成年人的头号“杀手”,据不完全统计,交通事故和溺水造成的学生死亡人数超过了全年事故死亡总人数的60%,而且交通事故伤亡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不仅多地幼儿园、小学连续发生校内交通事故,大学也多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2021年1月1日,大连理工大学内一位教授在校园内开车的时候,撞死了一名研究生;2021年9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学生在校园内被圆通快递运输货车撞倒碾轧,送医急救无效身亡。
校内交通事故日趋高发,不仅仅止于个案。武汉一所著名高校保卫处的公开资料显示,一个季度内,其保卫部门接警并处理的校内交通事故就达到23起。其中,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11起,机动车与行人(电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共6起。
武汉科技大学保卫处处长许立桥介绍,该校同样面临校园内车流量不断增加、人车冲突的问题。门禁系统显示,每天进出学校的车流量达到2300多辆。此外,学校4个大门每天中午进入校内的送外卖电动车就有200多辆。尽管学校每条道路上都有巡逻的保安,但也无法避免一些惨剧的发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校内交通安全事故对于学生安全造成的危害程度明显较高。相比于校外,校内道路狭窄,上下课、就餐、放学等高峰期,学生人流量大。同时,校园进出车辆日趋多样化,除了教职工上班车辆、校园后勤车辆、来此拜访办事的外来车辆,还有快递、部分学生购买的电动车等。每天大量车辆进出校内,人车混杂,事故高发几乎是必然概率。
也因此,各地政府和学校在做好校园内外防暴应急的安全管理的同时,也有必要在校园安全管理资源的投入和分配上,根据现实情况及数据分析,进行更合理的调整。
幼儿园、中小学面积较小,校内可设为“禁车区”,机动车一律不得入内。大学相对面积更大,也可参照景区管理模式,规定学生、老师及校外人员将电动车、汽车等停放在规定区域,在校内只能骑行自行车,紧急情况下,校方可提供低速电动通勤车供人使用。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大人车分流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管理力度。
政府、学校对于校园安全管理投入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应更好掌握统计思维、概率思维等思维工具,作为安全管理资源投向校园某个领域的基础。因为,概率统计中的数据呈现是客观且真实的,比主观感受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可信。在日益频发的校园交通安全事故,政府、学校有必要加快校园安全公共资源的优化,投入到更能全面保障学生权益的方面。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毕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