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向雪梅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本报记者 吴 君摄
核心阅读
为做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去年起,湖北省宜都市推行教联体模式探索,将全市71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划入12个教联体,一所城区学校牵头,与多个乡村学校结对共建。一年多来,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资料图片)
以一所城区学校牵头、与多个乡村学校结对共建的方式,将全市71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划入12个教联体,每个教联体内城乡学校人事管理、经费管理、教学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全部统一——这是去年起,湖北省宜都市推行的教联体模式探索。
教联体内的教育资源如何打通共享?乡村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盘活资源,留住乡村学校生源
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宜都市高坝洲镇中心小学安静了下来。教学楼一层二年级的教室里,34名学生在向雪梅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数学实践活动。
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班30多名学生——这是高坝洲镇中心小学的现状。“学校离城区只有十几分钟车程,有条件的家庭大多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上学了。”高坝洲镇中心小学校长杨五洲说,新生不想进来,老生还往外转。
高坝洲镇中心小学面临的窘境也是许多乡村中小学共同的难题。由于生源减少,去年起,潘家湾土家族乡的小学和初中合并,成立九年一贯制的宜都市潘家湾中小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办好乡村学校,给当地教育部门提出了挑战。
宜都市教育局局长张祖华说:“必须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要。”
2022年6月,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推动教联体建设。2022年9月开学前,宜都市以城区高中阶段学校、义务教育学校和教育集团、学前教育集团为“牵头学校”,农村学校为教联体学校,实行“1+N”形式结对共建,按学段“合并同类项”,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远近组建了12个教联体,城乡覆盖率达100%。
高坝洲镇中心小学加入了宜都市陆城第一小学牵头的教联体。陆城第一小学教学和管理骨干杨五洲被派往高坝洲镇中心小学任校长。他的到来,搅活了一池春水。
高坝洲镇中心小学是国家级非遗青林寺谜语的非遗传承基地,杨五洲抓住这一特色,编排了歌舞节目《青林娃娃爱猜谜》,并入选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士气鼓起来了,杨五洲乘势而上,把陆城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请进来、传帮带,把本校的年轻教师送出去,到陆城第一小学跟岗学习。
跟岗学习,提高乡村教师水平
去年,九年一贯制的宜都市陆逊中小学与宜都市潘家湾中小学等3所乡村同类型中小学组成了教联体。按照要求,陆逊中小学每年需按计划互派教师交流轮岗,其中,农村学校派出跟岗的年轻教师不得少于派出教师总数的50%。
潘家湾中小学六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段昱,被派到陆逊中小学,同样担任六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周晓蓉成了她的“导师”。有了传帮带,段昱的教学、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先补齐学生的短板,然后在班级内组织“结对子”,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并特别注重表扬学生的进步。渐渐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被激发出来了。今年上学期的考试中,多数学生能考到80分左右,有部分学生成绩稳定在90分以上。
教联体建设,最关键的就是提高乡村学校的教师水平。今年,宜都市各教联体校级干部、教师交流轮岗115人,占比20%以上,其中城区有45名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
今年4月,宜都市教育局又出台了深化教联体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教联体在教研、备课、教学管理、课堂教学交流、教学资源等方面,均要做到统一标准,同步进行。
“我们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线上建立了五大课程的研修团队,让所有课程的教师加入,教联体内的教师互相评议,一起教研。”陆城第一小学校长何玉美说。
共测共评,激励城乡共同发展
“作为牵头校,要带动乡村薄弱学校把教育水平提起来,其实压力也不小。我有不少担心:学生基础不同,教学能同步吗?城里教师愿不愿意下去交流?乡村教师愿不愿意来跟岗?”去年9月,刚接手教联体建设任务时,宜都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杨清萍心里直打鼓。
教联体能不能建好,牵头校是关键。宜都市教育局“放权”“减负”,并给予政策支持。“放权”意味着把教联体内部的人事权和财权适当下放给牵头校校长。“减负”则是由教育局及当地乡镇主要承担乡村学校硬件提质升级的经费投入责任。2023年,宜都市教育局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投入18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其中1500万元投入乡村学校。政策支持则包括,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不仅每个月能获得1200至14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在职称评定、评奖评优、提拔任用等方面均能享受一定倾斜。
渐渐地,城乡教师交流从被动变主动。乡村学校也有许多特色教学资源可以与牵头校共享。比如枝城中学内有烈士陵园,是很好的红色教育基地,王家畈中学里有农田,补齐了城市学校缺乏劳动教育场所的短板。
“牵头校一家好不是真的好,教联体一起好才是真的好。”杨清萍说,“一年来,宜都市外国语学校已通过建立三校的语文、数学、物理、书法等名师工作室,带动了两所农村学校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各学科的优秀率和及格率都上升了5%—8%。”
根据宜都市教联体深化考核评价共测共进机制,教联体建设情况和各成员学校发展情况纳入年度绿色质量评价考核,实行捆绑式增值评价。考核既包括牵头校与乡村学校领导互访、教师交流人次、共同教研次数等过程评价,也包括结果评价,即每年按照教联体牵头学校、所有成员学校各占50%的比重,计算教联体评价考核得分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