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收购”这个词,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只有快要破产、经营不善的企业,才需要被收购,重新赋予生机。然而,其实被收购的一方并不一定是濒临破产的企业,也有可能是想强强联合,创造出更强大的力量的公司。
例如,美国大名鼎鼎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1995年的时候,就是由洛克希德和马丁.玛丽埃塔两家公司合并而来。合并之后的洛马又通过了一系列的操作,这才逐步走上了世界的巅峰,成为了世界上技术实力最强的军工企业之一。
(相关资料图)
从洛马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收购合并也是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的途径之一。不仅合理,而且非常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我们知道,在我国的军工制造行业,成飞是当之无愧,无法被忽视的存在。就在最近,有消息称,中航电测将会以172.42亿的金额收购成飞100%的公司股份。这一消息一出,引起了外界哗然,有人认为成飞公司是因为,经营不善,所以才需要被收购壮大。
然而,事实却非但不是这样,而且还因为成飞的公司实力强悍,如果想要获得更强悍的实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突破,就需要借力,所以才催生了中航电测的收购。
众所周知,成飞公司是制造歼20等先进生产机的生产方,而目前我国又处于一个大规模换装期,需要大制造大量的战机,如歼16,歼20等,急需被制造出对老一批的战机进行替换。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势必是要提高产能,才能满足我们一系列的要求。
而想要提高产能,就必须杳要进行一系列的扩张,例如,搭建生产线,修建新厂房等。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更强劲的实力才能做到。
不仅如此,一架战机的产出,依靠的并不只是一家企业。例如,光是一个歼20,身上就有数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而每一个零件都需要精密的制造。显然,这在一家企业是无法完成的,因此需要很多企业,组队生产,才能生产出一个完美无缺的歼20。
而这一系列的操作,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涌入,才能够保证生产的万无一失。这无疑需要资本的注入才能够最终达到提高产能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成飞选择“借力上市”,通过被收购的方式,经过一系列的商业运作手段,注入资本,加大投入,以提高生产力和产能。
而被收购以后的成飞,更有可能,也更有力量,去扩大建厂,增加生产线。和更多的技术合作,从而加足马力提高歼20的生产。
而中航电测,在之前的主营业务为电阻应变计,飞机测控产品和配电系统,应变式传感器,称重仪表的产品等。中航电测负责对这些产品进行研制和生产,而在收购了成飞之后,中航电测的主营业务,将会新增航空装备整机及部附件研制生产业务,不仅扩大了生产范围,还将注入有效的资本动力。
中航电测表示,成飞作为我国航空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基地,承载着我国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多年以来,成飞都以自己完善的业务体系,出色地完成了公司各个领域的研制生产发展,成功受到了人们赞许的目光。
在本次收购完成之后,不光成飞的业务领域能够获得增长拓展,还能够有效的增强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提升成飞的长期盈利能力。
而成飞之所以能够引起中航电测的关注,并最终决定收购,和成飞一直以来出色的表现分不开。据悉,成飞集团的脉动生产线,平均每8天就能生产出一架歼20战机,这一速度,可以说放眼整个世界看去,也找不出几个来,已经到了让人赞叹的地步。
如今成飞已经实现了年产120架歼20的目标。虽然这个数字已经足够让人震惊,但是成飞并没有因此满足。根据预测到2025年的时候,成飞集团,将能够生产至少500架歼20战机,为我国的战机事业注入了十足的动力。
不仅如此。我国第5代隐形战机的成功研发和生产,也和成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第5代隐形战机的技术等各方面的要求非常之高,我国一直在致力于研发攻克该战机的技术难题。成飞集团在不断的摸索和创新之下,终于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直以来生产军工设备的企业似乎都没有在国内引起多大的关注,但其实一个国家想要稳定长久的和平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前线的力量,更需要充足的后援力量。而像是成飞这样的稳固可靠的企业,给我国的军工事业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可以想见,即使战争发生,我们也不会惧怕前线的种种难题,因为我们有成飞这样的公司为我们在背后,做着一系列的后勤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我国的对外信心。我们在成飞此类公司的支持之下,有信心也有能力,应对世界格局的转变和一切突发状况。即使面对世界上最强悍的敌人,我们也有着充足的信心。
我们更加相信,如今有中成电测和成飞的强强联合,更能够最大程度保障我国后勤补给力量的源源不断。希望在他们的组合之后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希望。我们也希望,中国能够多一些这样的企业,来承担国之重任。
祖国的明天依靠的不是某一家企业和某一个人,需要的是很多企业和众人的齐心合力。即使敌人再凶险,只要我们一心发展,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美好的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