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都在骂大米啤酒,其实不是大米搞坏了啤酒,而是资本和市场搞坏了啤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我讲出我的观点:
日本清酒也是大米做的,动不动就要几百,喝起来还不就那个样,你却可以拿来“装13”。 大米没有错,大米啤酒也没有错,花什么钱,买什么酒。 那些卖50一罐的啤酒,就不要带节奏骂5块钱一瓶的啤酒掺大米不好,穷人也要喝酒。 没有必要纠结 大米 ,还是 大麦 ,关键在于 价格 和 口感 。适合你吗?那些花上几十百元买的洋酒野格,配料表里还有:酒精和香料呢?怎么没有人骂呢?还成了“装13”利器。啤酒加大米,究竟错在哪里了?
大米酿酒的历史有几千年了,我国的黄酒、日本的清酒,以及南亚等国家,都是用大米酿酒。大米在黄酒和清酒这里没有任何问题,为什么在啤酒那里翻车了呢?无非是有人在捣鬼。
总有人祭出“德国啤酒纯净法Reinheitsgebot”,啤酒的原料只能是:大麦麦芽、水、啤酒花和酵母。是的没有错,但这只是德国啤酒的一类而已。苏格兰关于什么是威士忌,在谷物和麦芽之间也争论了近百年。美国的波本威士忌(玉米比例大于51%)一样征服了世人的味蕾。而“最苏格兰”的威士忌一定是充斥泥煤味的,未必适合你。
美国盛产六棱大麦, 而且单位产量还很高。不过美国的 六棱大麦,蛋白含量高,容易产生杂味,淀粉比例还低。在做啤酒上,不如 欧洲的二棱大麦。美国啤酒商在1800年代末就把目光投向了大米。 大米是一种很好的成分,淀粉含量高,本身不会给啤酒添加味道,可以让大麦的味道显现出来。 大米的加入能提高产量,还能减少啤酒的苦味。最早的大米啤酒应该来自于百威啤酒,其原始配方发明于1876年:含有23.5%的大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造就一方物。可以说啤酒中是否使用的大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啤酒的酿造地区。盛产大米的亚洲,啤酒通常以大米作为原料之一,因为它适合亚洲消费者的口味。消费者喜欢口感更顺滑、不那么苦的啤酒,而添加大米就可以满足这一点。
总有人说以前的国产啤酒好,没有加大米。俗话说“三分原料,七分靠工艺”。早期绝大部分的国产啤酒都是含有大米成分的。要知道,在酿酒行业里,提高产量、节约粮食,那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
我们来看看两款早期的国产啤酒。来自北京酿酒总厂的分厂——北京啤酒厂生产的。这两款啤酒,一个属于“特供”、一个“专供”出口,绝对是当时优质啤酒中的优质啤酒了。那还真不是一般人喝得到的。这样优质的啤酒,一样添加了大米酿造。
当时北京酿酒总厂所有分厂酿的啤酒,都有大米。北京酿酒厂可以说是中国啤酒最高殿堂了。足以证明大米与啤酒的品质无关品质。
原罪在哪?
大米啤酒具有独特的风味特征:
大米啤酒的特点是清淡爽脆,在许多亚洲国家很受欢迎,与美式啤酒类似。 大米啤酒采用大米和大麦混合酿造,大米为产生酒精的酵母提供可发酵糖,同时保持浅色和轻淡的酒体。 大米啤酒中的啤酒花苦味较低,但很明显,平衡了谷物的甜味,而且通常有干爽的余味。加入大米,本身是为了提高淀粉量,改善口感。但是,在这条路上,啤酒厂就看到了提高淀粉量,也就是酒精。大米的比例越大,出酒率越高、发酵周期越短、发酵成本越低。结果就是——大家自己脑补了。甚至直接用淀粉或者大米糖浆,省去了大量的生产成本。
总之,一分钱一分货,还想几块钱买瓶啤酒,咱就别挑了。毕竟,厂家要成本,还要利润,还有各种运营成本和推广费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厂家们不得不加大推广力度,从而不断减少生产成本。
现在有很多精酿啤酒,会选择一些优质的大米种类,让大米给啤酒提供一些特有的风味。很多厉害的大米啤酒,在各种酒类大赛获奖。啤酒很多,我们的选择能力在于自己的实力了。
以上内容均为《四度酒话》作者收集相关资料总结的个人观点,并不一定与真实情况对等,仅供酒友之间探讨,如引用的图文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本人,以便及时删除相关内容。另外,本号已经申请“原创保护”,转发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15-2022 中国指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1034106号-60 联系邮箱:55 16 53 8@qq.com